1.差错控制方式
差错控制是指对传输的数据信号进行检测错误和纠正错误。实际中常用的差错控制方式主要有以下4种:
(1)自动检错重传(ARQ)在这种方式中,发送端按编码规则对拟发送的信号码附加冗余码后,再发送出去。接收端对收到的信号序列进行差错检测,判决有无错码,并通过反馈信道把判决结果送回到发送端。若判决有错码,发送端就重新发送原来的数据,直到接收端认为无差错为止;若判决为无错码,发送端就可以继续传送下一个新的数据。
(2)前向纠错(FEC)在这种方式中,发送端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对拟发送的信号码元附加冗余码,构成纠错码。接收端将附加冗余码元按照一定的译码规则进行变换,检测信号中有无错码,若有错码,自动确定错码位置,并加以纠正。该方式物理实现简单,无需反馈信道,适用于实时通信系统,但译码器一般比较复杂。
(3)混合纠错混合纠错方式是前向纠错与自动检错重传两种方式的综合,发送端发送具有检测和纠错能力的码元,接收端将通过反馈信道要求发送端重新发送该信息。混合纠错方式综合了ARQ和FEC两者的优点,却未能克服它们各自的缺点,因而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4)不用编码的差错控制不用编码的差错控制是指不需要对传输的信号码元进行信号编码,而在传输方法中附加冗余措施来减少传输中的差错。
2.检错码
常见的检错码有奇偶校验码和循环冗余校验(CRC)码等。由于奇偶校验码只需附加一位奇偶校验位进行编码,效率较高,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奇偶校验码是以字符为单位的校验方法。一个字符一般是由8位组成,低7位是信息字符的ASCII,最高位是奇偶校验位,该位可以是“0”也可以是“1”。其原则是:使整个编码中“1”的个数为奇数或偶数,若“1”的个数为奇数就称为奇校验,若“1”的个数为偶数就称为偶校验。
奇偶校验的原理是:若采用奇校验,发送端发送一个字符码(含有校验码),则“1”的个数一定是奇数,在接收端对“1”的个数进行统计,如果统计的结果“1”的个数为偶数,那一定意味着在传输过程中发生了差错。显然,若发生了奇数个位差错,接收端都可以发现,但若发生了偶数个位差错,接收端将无法查出。
水电之家为您提供最全面的管材,管件,水电,电线,电工,管材水电品牌的装修知识点和各种管材水电的导购与在线购买服务,拥有最便宜的管材水电价格和最优质的售后服务,每天都有秒杀的抢购活动哦!敬请登陆水电之家:http://shuidian.jc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