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之家讯:I2C总线是由PHILIPS公司开发的两线式串行总线,多用于连接微处理器及其外围设备。I2C总线的主要特点是接口方式简单,两条线可以挂多个参与通信的器件,即多机模式,而且任何一个器件都可以作为主机,当然同一时刻只能一个主机。
从原理上来讲,UART属于异步通信,比如电脑发送给单片机,电脑只负责把数据通过TXD发送出来即可,接收数据是单片机自己的事情。而I2C属于同步通信,SCL时钟线负责收发双方的时钟节拍,SDA数据线负责传输数据。I2C的发送方和接收方都以SCL这个时钟节拍为基准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从应用上来讲,UART通信多用于板间通信,比如单片机和电脑,这个设备和另外一个设备之间的通信。而I2C多用于板内通信,比如单片机和我们本章要学的EEPROM之间的通信。
1、I2C时序初步认识在硬件上,I2C总线是由时钟总线SCL和数据总线SDA两条线构成,连接到总线上的所有的器件的SCL都连到一起,所有的SDA都连到一起。I2C总线是开漏引脚并联的结构,因此我们外部要添加上拉电阻。对于开漏电路外部加上拉电阻的话,那就组成了线“与”的关系。总线上线“与”的关系,那所有接入的器件保持高电平,这条线才是高电平。而任意一个器件输出一个低电平,那这条线就会保持低电平,因此可以做到任何一个器件都可以拉低电平,也就是任何一个器件都可以作为主机,如图1所示,我们添加了R63和R64两个上拉电阻。
图1I2C总线的上拉电阻
虽然说任何一个设备都可以作为主机,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用微处理器,也就是我们的单片机来做主机,而总线上挂的多个器件,每一个都像电话机一样有自己唯一的地址,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通过这唯一的地址可以正常识别到属于自己的信息,在我们的KST-51开发板上,就挂接了2个I2C设备,一个是24C02,一个是PCF8591。
我们在学习UART串行通信的时候,知道了我们的通信流程分为起始位、数据位、停止位这三部分,同理在I2C中也有起始信号、数据传输和停止信号,如图2所示。
图2I2C时序流程图
从图上可以看出来,I2C和UART时序流程有相似性,也有一定的区别。UART每个字节中,都有一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和1位停止位。而I2C分为起始信号,数据传输部分,最后是停止信号。其中数据传输部分,可以一次通信过程传输很多个字节,字节数是不受限制的,而每个字节的数据最后也跟了一位,这一位叫做应答位,通常用ACK表示,有点类似于UART的停止位。
下面我们一部分一部分的把I2C通信时序进行剖析。之前我们学过了UART,所以学习I2C的过程我尽量拿UART来作为对比,这样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但是有一点大家要理解清楚,就是UART通信虽然我们用了TXD和RXD两根线,但是实际一次通信,1条线就可以完成,2条线是把发送和接收分开而已,而I2C每次通信,不管是发送还是接收,必须2条线都参与工作才能完成,为了更方便的看出来每一位的传输流程,我们把图2改进成图3。
图3I2C通信流程解析
起始信号:UART通信是从一直持续的高电平出现一个低电平标志起始位;而I2C通信的起始信号的定义是SCL为高电平期间,SDA由高电平向低电平变化产生一个下降沿,表示起始信号,如图14-3中的start部分所示。
数据传输:首先,UART是低位在前,高位在后;而I2C通信是高位在前,低位在后。第二,UART通信数据位是固定长度,波特率分之一,一位一位固定时间发送完毕就可以了。而I2C没有固定波特率,但是有时序的要求,要求当SCL在低电平的时候,SDA允许变化,也就是说,发送方必须先保持SCL是低电平,才可以改变数据线SDA,输出要发送的当前数据的一位;而当SCL在高电平的时候,SDA绝对不可以变化,因为这个时候,接收方要来读取当前SDA的电平信号是0还是1,因此要保证SDA的稳定不变化,如图14-3中的每一位数据的变化,都是在SCL的低电平位置。8为数据位后边跟着的是一位响应位,响应位我们后边还要具体介绍。
停止信号:UART通信的停止位是一位固定的高电平信号;而I2C通信停止信号的定义是SCL为高电平期间,SDA由低电平向高电平变化产生一个上升沿,表示结束信号,如图14-3中的stop部分所示。
2、I2C寻址模式
上面介绍的是I2C每一位信号的时序流程,而I2C通信在字节级的传输中,也有固定的时序要求。I2C通信的起始信号(Start)后,首先要发送一个从机的地址,这个地址一共有7位,紧跟着的第8位是数据方向位(R/W),‘0’表示接下来要发送数据(写),‘1’表示接下来是请求数据(读)。
我们知道,打电话的时候,当拨通电话,接听方捡起电话肯定要回一个“喂”,这就是告诉拨电话的人,这边有人了。同理,这个第九位ACK实际上起到的就是这样一个作用。当我们发送完了这7位地址和1位方向位,如果我们发送的这个地址确实存在,那么这个地址的器件应该回应一个ACK‘0’,如果不存在,就没“人”回应ACK。
那我们写一个简单的程序,访问一下我们板子上的EEPROM的地址,另外在写一个不存在的地址,看看他们是否能回一个ACK,来了解和确认一下这个问题。
我们板子上的EEPROM器件型号是24C02,在24C02的数据手册3.6部分说明了,24C02的7位地址中,其中高4位是固定的1010,而低3位的地址取决于我们电路的设计,由芯片上的A2、A1、A0这3个引脚的实际电平决定,来看一下我们的24C02的电路图,如图4所示。
图424C02原理图
从图4可以看出来,我们的A2、A1、A0都是接的GND,也就是说都是0,因此我们的7位地址实际上是二进制的1010000,也就是0x50。我们用I2C的协议来寻址0x50,另外再寻址一个不存在的地址0x62,寻址完毕后,把返回的ACK显示到我们的1602液晶上,大家对比一下。
#include<reg52.h>
#defineLCD1602_DBP0
sbitLCD1602_RS=P1^0;
sbitLCD1602_RW=P1^1;
sbitLCD1602_E=P1^5;
voidLcdWaitReady()//等待液晶准备好
{
unsignedcharsta;
LCD1602_DB=0xFF;
LCD1602_RS=0;
LCD1602_RW=1;
do
{
LCD1602_E=1;
sta=LCD1602_DB;//读取状态字
LCD1602_E=0;
}while(sta&0x80);//bit7等于1表示液晶正忙,重复检测直到其等于0为止
}
voidLcdWriteCmd(unsignedcharcmd)//写入命令函数
{
LcdWaitReady();
LCD1602_RS=0;
LCD1602_RW=0;
LCD1602_DB=cmd;
LCD1602_E=1;
LCD1602_E=0;
}
voidLcdWriteDat(unsignedchardat)//写入数据函数
{
LcdWaitReady();
LCD1602_RS=1;
LCD1602_RW=0;
LCD1602_DB=dat;
LCD1602_E=1;
LCD1602_E=0;
}
voidLcdShowStr(unsignedcharx,unsignedchary,constunsignedchar*str)//显示字符串,屏幕起始坐标(x,y),字符串指针str
{
unsignedcharaddr;
//由输入的显示坐标计算显示RAM的地址
if(y==0)
addr=0x00+x;//第一行字符地址从0x00起始
else
addr=0x40+x;//第二行字符地址从0x40起始
//由起始显示RAM地址连续写入字符串
LcdWriteCmd(addr|0x80);//写入起始地址
while(*str!='\0')//连续写入字符串数据,直到检测到结束符
{
LcdWriteDat(*str);
str++;
}
}
voidLcdInit()//液晶初始化函数
{
LcdWriteCmd(0x38);//16*2显示,5*7点阵,8位数据接口
LcdWriteCmd(0x0C);//显示器开,光标关闭
LcdWriteCmd(0x06);//文字不动,地址自动+1
LcdWriteCmd(0x01);//清屏
}
#include<reg52.h>
#include<intrins.h>
#defineI2CDelay(){_nop_();_nop_();_nop_();_nop_();}
sbitI2C_SCL=P3^7;
sbitI2C_SDA=P3^6;
bitI2CAddressing(unsignedcharaddr);
externvoidLcdInit();
externvoidLcdShowStr(unsignedcharx,unsignedchary,constunsignedchar*str);
voidmain()
{
bitack;
unsignedcharstr[10];
LcdInit();//初始化液晶
ack=I2CAddressing(0x50);//查询地址为0x50的器件
str[0]='5';//将地址和应答值转换为字符串
str[1]='0';
str[2]=':';
str[3]=(unsignedchar)ack+'0';
str[4]='\0';
LcdShowStr(0,0,str);//显示到液晶上
ack=I2CAddressing(0x62);//查询地址为0x62的器件
str[0]='6';//将地址和应答值转换为字符串
str[1]='2';
str[2]=':';
str[3]=(unsignedchar)ack+'0';
str[4]='\0';
LcdShowStr(8,0,str);//显示到液晶上
while(1)
{}
}
voidI2CStart()//产生总线起始信号
{
I2C_SDA=1;//首先确保SDA、SCL都是高电平
I2C_SCL=1;
I2CDelay();
I2C_SDA=0;//先拉低SDA
I2CDelay();
I2C_SCL=0;//再拉低SCL
}
voidI2CStop()//产生总线停止信号
{
I2C_SCL=0;//首先确保SDA、SCL都是低电平
I2C_SDA=0;
I2CDelay();
I2C_SCL=1;//先拉高SCL
I2CDelay();
I2C_SDA=1;//再拉高SDA
I2CDelay();
}
bitI2CWrite(unsignedchardat)//I2C总线写操作,待写入字节dat,返回值为从机应答位的值
{
bitack;//用于暂存应答位的值
unsignedcharmask;//用于探测字节内某一位值的掩码变量
for(mask=0x80;mask!=0;mask>>=1)//从高位到低位依次进行
{
if((mask&dat)==0)//该位的值输出到SDA上
I2C_SDA=0;
else
I2C_SDA=1;
I2CDelay();
I2C_SCL=1;//拉高SCL
I2CDelay();
I2C_SCL=0;//再拉低SCL,完成一个位周期
}
I2C_SDA=1;//8位数据发送完后,主机释放SDA,以检测从机应答
I2CDelay();
I2C_SCL=1;//拉高SCL
I2CDelay();
ack=I2C_SDA;//读取此时的SDA值,即为从机的应答值
I2C_SCL=0;//再拉低SCL完成应答位,并保持住总线
returnack;//返回从机应答值
}
bitI2CAddressing(unsignedcharaddr)//I2C寻址函数,即检查地址为addr的器件是否存在,返回值为其应答值,即应答则表示存在,非应答则表示不存在
{
bitack;
I2CStart();//产生起始位,即启动一次总线操作
ack=I2CWrite(addr<<1);//器件地址需左移一位,因寻址命令的最低位为读写位,用于表示之后的操作是读或写
I2CStop();//不需进行后续读写,而直接停止本次总线操作
returnack;
}
我们把这个程序在KST-51开发板上运行完毕,会在液晶上边显示出来我们预想的结果,主机发送一个存在的从机地址,从机会回复一个应答位;主机如果发送一个不存在的从机地址,就没有从机应答。
前边我有提到过有一个利用库函数_nop_()来进行精确延时,一个_nop_()的时间就是一个机器周期,这个库函数是包含在了intrins.h这个库文件中,我们如果要使用这个库函数,只需要在程序最开始,和包含reg52.h一样,include<intrins.h>之后,我们程序就可以直接使用这个库函数了。
还有一点要提一下,I2C通信分为低速模式100kbit/s,快速模式400kbit/s和高速模式3.4Mbit/s。因为所有的I2C器件都支持低速,但却未必支持另外两种速度,所以作为通用的I2C程序我们选择100k这个速率来实现,也就是说实际程序产生的时序必须小于等于100k的时序参数,很明显也就是要求SCL的高低电平持续时间都不短于5us,因此我们在时序函数中通过插入I2CDelay()这个总线延时函数(它实际上就是4个NOP指令,用define在文件开头做了定义),加上改变SCL值语句本身占用的至少一个周期,来达到这个速度限制。如果以后需要提高速度,那么只需要减小这里的总线延时时间即可。
此外我们要学习一个发送数据的技巧,就是I2C通信时如何将一个字节的数据发送出去。大家注意写函数中,我用的那个for循环的技巧。for(mask=0x80;mask!=0;mask>>=1),由于I2C通信是从高位开始发送数据,所以我们先从最高位开始,0x80和dat进行按位与运算,从而得知dat第7位是0还是1,然后右移一位,也就是变成了用0x40和dat按位与运算,得到第6位是0还是1,一直到第0位结束,最终通过if语句,把dat的8位数据依次发送了出去。其他的逻辑大家对照前边讲到的理论知识,认真研究明白就可以了。
水电之家为您提供最全面的管材,管件,水电,电线,电工,管材水电品牌的装修知识点和各种管材水电的导购与在线购买服务,拥有最便宜的管材水电价格和最优质的售后服务,每天都有秒杀的抢购活动哦!敬请登陆水电之家:http://shuidian.jc68.com/